事實上,垃圾箱與果皮箱不但稱呼不一樣,主要用途也不盡相同。果皮箱關鍵設定在城區次序干道、生態公園、游園會、綠化、城市廣場、旅游景點等場所,目的是為了便捷路人丟掉外果皮、碎紙、包裝袋、礦泉水瓶等零散廢料,容積也不過60升以內,比垃圾箱的容量小得多。箱上確立標出:可回收利用,不可回收。可回收利用:紙制品、玻璃、金屬材料、塑膠等;不可回收:外果皮、落葉、三七灰土、食品類殘余等。
而設在物業小區、住宅樓院、企業庭院的垃圾箱或街面的塑料罐、手推式環衛垃圾車主要用途就不一樣了,他們主要是用于搜集大家日常日常生活、鄰街鋪面與單位所產生的廢料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垃圾。所以,垃圾箱與果皮箱的用處是不一樣的。
在拆換果皮箱當時,為保證市民盡早更改生活方式,市環衛管理處還通過媒體及臨街宣傳策劃、分配接待員值崗等形式正確引導市民指定傾倒,勸說亂丟偷倒不文明現象。但是直到如今,果皮箱被當成垃圾箱所使用的狀況仍然是司空見慣,尤其是在沿次序干道(延街)的門店、企業和群眾中最為突出。
在我們行走在次序干道上,經常能看到一些果皮箱的滿冒問題,許多市民、臨街商家為圖方便把生活垃圾立即投放在果皮箱里,導致果皮箱比較嚴重過載,有時候甚至是城市垃圾、木棍等裝滿殼體乃至果皮箱周邊都塞滿廢棄物,給清潔工人增加負擔的前提下,也影響了市容市貌。因此,清潔工人號召:分離推廣。
每日,為清除市民亂丟在果皮箱中滿員的生活垃圾,市環衛處還特意派遣環境衛生清運垃圾小轎車臨街“打理清除”。主要負責此項清潔工作的環衛工人林大姐說,因為有一些市民不自覺的,給他的清運垃圾實際操作造成不變,假如市民環境衛生意識強,主動區別果皮箱與生活垃圾箱,則專業派車來清除延街果皮箱中生活垃圾程序就能避免,降低財力物力消耗。